黄铜热锻

黄铜热锻-铜件红冲-黄铜管件锻造
黄铜热锻是一种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对黄铜材料进行锻造的工艺。通过这种工艺,能够显著改变黄铜材料的力学性能,使其适用于制造各种高要求的零部件。
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,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耐受腐蚀性,因此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然而,黄铜在常温下的塑性有限,直接锻造可能导致开裂或变形不均匀。通过热锻工艺,将黄铜加热到其再结晶温度以上,使其内部晶粒软化,塑性显著提高,从而更易于成型。
黄铜热锻过程中,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黄铜材料。不同成分的黄铜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加工特性。例如,α单相黄铜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,但在200~700℃的中温区间可能出现脆性,因此热锻温度应高于700℃。而含有β相的黄铜,由于β相在高温下塑性较好,也适合在热态下进行锻造。
加热是黄铜热锻的关键步骤。通常采用电阻炉进行加热,以便控制温度。黄铜的加热温度范围较窄,需严格控制以避免过热或过烧。加热过程中,需注意炉内气氛的控制,以防止黄铜表面氧化。
锻造时,将加热后的黄铜坯料放入模具中,通过锻压设备施加压力,使其成型。热锻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缺陷,细化晶粒结构,从而提高锻件的强度和韧性。然而,热锻也存在一些缺点,如工件精度较低、表面质量较差,且锻件容易产生氧化、脱碳和烧损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黄铜锻件的性能,通常在热锻后进行热处理,如淬火、回火等,以调整其晶粒结构,改变力学性能。此外,锻件还需经过机加工和表面处理,以满足终的尺寸和外观要求。
黄铜热锻件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受腐蚀性,在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、船舶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例如,在航空航天领域,黄铜热锻件可用于制造发动机的高温部件;在汽车制造中,则可用于制造发动机、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。
网站图片
永兴达利 2014(C)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中科四方